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国外模式及其借鉴(上篇)

时间:2015-11-20 09:32 点击:
【论文摘要】在国外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中,德国讲座制、美国学系制、俄罗斯教研室制分别代表了权威型、社团式、参与式等三类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典型模式。这三类典型模式对于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型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我们
  【论文摘要】在国外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中,德国讲座制、美国学系制、俄罗斯教研室制分别代表了权威型、社团式、参与式等三类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典型模式。这三类典型模式对于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型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我们应该形成学科为基、育人为本的基层组织确立机制,构建学术主导、行政服务的基层权力耦合机制,建立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学术事务运作机制,探索教授治学、民主集中的学术主体治理机制。
  【论文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学术运行机制;典型模式
  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底座",它的调适与"再造"是催化大学效能、激发大学活力的动力源。20世纪90年代,我国借鉴欧美经验进行了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建立了以学科为构架的"学校一学院一学科"管理体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基层组织,改变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苏联模式以专业、课程为构架形成的"校一系一教研室"管理体制和教学、行政一体化的教研室组织模式。从"专业制"到"学科制"的转变,建立起了相应的大学管理体制但却并没有形成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本科教学运行与"学科制"相对分离,使得本科教学失去了学科的支持而困境重重,成为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制度性因素,由此也影响了大学的整体发展成效。基于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国外经验的历史背景和尚未完成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状况,回归到国际视野中对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国外模式正本清源、重寻借鉴价值,是我国重构大学基层运行机制、创建学术治理体系的有效思路。
  在国外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中,德国讲座制、美国学系制、俄罗斯教研室制等三类模式堪称原创且各具特色,先后成为典范并影响深远,分析其背景、特征和趋势,可为我国深化当前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借鉴并冀之激发大学基层能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德国讲座制:权威型的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
  德国曾执世界大学之牛耳百余年并拥有19世纪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其间柏林大学首先确立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提出了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思想,首创以讲座制为核心的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一时争相效仿之典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座制在德国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讲座制最早萌芽于16世纪,当时德国部分学院设置由政府资助的永久讲座,讲座受任者专门负责讲授他所负责的学科,大学教学逐渐呈现专业化特征。17至18世纪讲座逐步出现于德国各个大学之中,但是讲座数量少、结构简单(除教授外别无其他成员)、形式单一(由政府直接规定讲座的数量、教授人选、经费拨付等),讲座依然主要是作为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尚未成型为专门化、制度化的学术组织。讲座制真正形成并获得初步发展是在1810年柏林大学创办之后。当时,自然科学兴起,学科逐步分化,学术分工不断细化;学术自由和新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在此背景下洪堡在柏林大学确立了大学的科研职能,提出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思想,赋予教授开拓新知识、创立新学科的极大权限。"他们不断创造新纪元的科学活动使各知识领域旁枝茁生,知识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里的讲座数便经常增加,这学院的教授职位数字到处成倍或成三倍的增加,其中,柏林大学哲学院随各知识分支的发展成熟,正式教授职位由开始时的12个增加到50个以上。"⑴这时讲座制得以正式创立并焕发活力。讲座按学科和专业设置,每个讲座由一名讲座教授全权负责,然后以讲座为中心建立研究所,由主持讲座的教授担任所长;讲座以教学为目的,演讲与互动则是主要教学形式,重在训练学生思维;讲座教授由政府统一任命,其他学术人员由学校自行决定,由此形成了讲座和研究所相结合的基层学术组织。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讲座制进人成熟期。这时,随着大学规模扩大、学术领域日趋专门化和政府资助力度的加大,学部之下讲座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得以扩充,如哲学部的讲座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引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扩充非常明显:不同学科设置的同一讲座职位之下设立众多的专门研究领域,并且按照授课者水平、学科成熟程度将学术人员划分为不同等级,各等级授课者的数目也大量增加。讲座制成熟的另一个表现是制度日益完善,讲座与研究所进一步合二为一,讲座教授集大学特定领域讲座职位和研究所所长于一身,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运行机制。
  德国成熟阶段的讲座制,作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严格等级的学术团队。学术团队底层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助教,他们能够参与研究所的事务,偶尔参加讲座;中间层是几名编外讲师和副教授,他们获得"大学授课资格",有权独立教学;最高层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正教授,掌握所有的大权。其次,权力高度集中于讲座教授。教授集讲座职位和研究所所长于一身、教学与研究于一身,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考试和自主研究的权力,可自由选择论题举办讲座,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处于主宰地位,其他成员基本上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再次,讲座是学术权、行政权统一的基层组织实体。讲座作为大学组织中最小的行政单位,也是最强有力的权力实体,讲座教授作为唯一的负责人,直接从政府获得研究资金与设备,对研究、教学、人事、财务等事务负全责,。各讲座教授集体控制着院校内部的管理和财政预算,以及使用拨款。除了维修校舍之外,国家下放给大学的独立权力很少。因此,没有各讲座教授的同意,大学不能控制经费的分配或再分配"讲座成为学校整个结构的重心所在,大学校长、学部没有太多的实权。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